1、以示孝道,正常生理表現,首先生長胡須,這是一個健康成年男性的身體生理本能,由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雄性激素的分泌所導致的,也是男子成年的生理表現。
據《孝經ⷩ宗明義》記載:“身體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”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遙遠的原始社會,長長的胡須能夠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,另外胡須還能顯示的人的麵部較大,對周圍的動物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,再說了受到材料工具的影響,胡須就算是想修剪掉也沒有辦法。後來隨著文明程度的越來越高,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,把保護自己身體上的一切,看作是對父母的孝道,這樣一來,古人更不會去剪掉自己的胡須了。
2、陽剛之美,身強體壯,隨著人身體雄性激素分泌的不同以及對審美的不同,胡須的樣式也是古代也是有多種多樣,甚至規定了每一個部位胡須的叫法,例如上唇的稱為髭,兩旁的稱為髯等等。但是不管怎麽樣,在古代能夠有一把美須,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。比如在《陌上桑》中,羅敷就曾用“鬑鬑頗有須”來為自己夫婿的顏值加分。
例如《三國誌》中記載的崔琰,“須長四尺,甚有威重,朝士瞻望,而太祖亦敬憚焉。”說是崔琰胡須有四尺長,彰顯得麵容威嚴,在朝中很有威望,就連曹操都對他敬畏幾分。而這種胡須也是古代男性陽剛之美的一種體現。
除此之外,長長的胡須還象征著古代男性的力量,《靈樞》中講到“血氣戰則髯美長,血氣少則髯短,血氣皆少則無髯”,血氣旺盛程度是古代衡量身體強壯的標準之一,如果放在武將中來看,關羽美髯公的稱號也象征著關羽那強大的武力,也是體現古代男子身體強壯的特征之一。
3、彰顯尊嚴,彰顯權力,彰顯地位,另外胡須還象征著權力與尊嚴,在秦朝的時候,發明了一種“耐刑”的懲罰,專門來懲罰那些罪名較輕的犯人,這種刑罰就是強行剃掉了犯人的胡須,使犯人失去了尊嚴,以此警戒保證下次不犯,這時候的身體發膚已經成為了對父母的一種孝道,而這種懲罰也能夠彰顯胡須所象征的尊嚴。
北宋的名相寇準青年得誌,考中進士之後,仕途一路飛黃騰達,在人生的“而立”之年已經做到了參知政事的位置,相當於副宰相,再進一步就是當朝宰相了,但是遲遲未能升遷,有關於未能升遷有一則很有意思的說法,在《聞見近錄》中記載了“寇忠湣為執政,尚少,上嚐語人曰:‘寇準好宰相,但太少耳。”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!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相关文章:
相关推荐: